24

則留言

2

麥拉崙F1(520louis99)

2006/10/24 11:22:22

發文

#211481 IP 189.2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ibiza (一筆殺) 所寫
Fernando Alonso對外放話表示,他的車手冠軍爭奪將會比Renault爭奪車隊冠軍要來得重要。




一個車手說這種鳥話~
就算給他跑到冠軍,也只是隻鳥!

我還沒看過哪各頂尖團隊的運動員這麼說~
沒有!!

Alonso的想法要是沒改變~保證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
很快就會從一線變成下線!!

歐罵馬(marantzz2002)

2006/10/24 11:54:25

發文

#211494 IP 187.12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這場比賽讓人看到舒米不可否認的堅強實力
以拔山倒海之姿挺進
昔日隊友Barrichello的工作人員無線電傳來
"Michael behind you!!Michael behind you!!"
這是多少人感受過的壓力
落後七十餘秒還能拼鬥到第四
如一筆殺文中所言...他老兄要是繼續不退休
後生們恐怕還要晚個兩年才能出頭
不含LP哪來LV... 我的天..現在社會怎麼了?

F1Insight(f1insight)

2006/10/24 12:59:37

發文

#211514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marantzz2002 (黑爸) 所寫
這場比賽讓人看到舒米不可否認的堅強實力
以拔山倒海之姿挺進
昔日隊友Barrichello的工作人員無線電傳來
"Michael behind you!!Michael behind you!!"
這是多少人感受過的壓力
落後七十餘秒還能拼鬥到第四
如一筆殺文中所言...他老兄要是繼續不退休
後生們恐怕還要晚個兩年才能出頭

還是退休的好
不退休會被打敗
還不如趁現在漂亮下台

假如一圈快一秒, 71圈就可以追一整圈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之前認為Ferrari換Schumi引擎會比較好. (不過問題沒復發沒差了)
其實不管你從10或20起跑, 只要是當天最快的車加上ACE車手, 要追到前面不是問題, 只是追到前面還剩多少時間可以跟top3搏鬥.
領先的車大部分不會到極限, 夠快即可, 保持節奏跑就好.
所以其實一開始除了Massa跑法拉力的比賽節奏之外, 其他人都跑Kimi的節奏, Schumi的車速比第三集團快太多保證可超過, 所以不容易被影響到(沒快到可以輕鬆超就會被影響), 可以用比Massa快一秒的速度去跑.
Alonso 當天的計畫是top3, 已經達成了, 又加上PDLR阻擋很久... 失去爭冠的機會, 只會跑自己節奏而已.
所以Button跟Schumi可以追上.
如果以Massa控制的比賽速度, 配上Schumi top10起跑, 以Ferrari的相對車速來說top3沒問題.
只是因為爆胎才沒有達到1-2 finish的目標.

比賽很少會從頭衝到尾都開極限, 真正最有用的衝刺是在對手進站時, 每個人都會把輪胎保護到那種時候, 不然當你需要那多一點點就是拿不出來.
有時候兩者差距10秒, 後車進攻, 前車也會跟著加快把差距保持, 如果後車嘗試了幾次, 沒進展的話, 會把力氣留到衝刺的時候.
一直衝刺衝到對手進站卻無力也是有的, 可以看今年的Monaco... 前面三台真是瘋了 -_- 最後到進站的前幾圈也無法壓低單圈時間了.

假如沒有這些意外發生, 現在的F-1只會看到pit-stop overtake... 跟少部分的場上超越.
因為當車子沒有很絕對的速度優勢, 是很難超車的.
後車被亂流影響太大, 後車會跑很內線來減低亂流影響, 出彎速度一定輸.
所以要看到A-1那種貼著屁股的廝殺很難阿... 😌
說別人的冠軍是撿來的只是降低自己的程度罷了 偏偏很多程度低的人 sigh...

歐罵馬(marantzz2002)

2006/10/24 13:41:52

發文

#211523 IP 187.12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想法拉力技師為了這場終極戰役(剛好換新引擎又只需要跑一場)
對舒米的戰車所做的孤注一擲調校
馬力輸出甚至也許齒比設定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只能說...直線加速太恐怖了

端看他追擊G.Fisichella與K.Raikkonen
R26與MP4-21似乎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逼近Fisichella逼到讓他錯失煞車點
大直線底剌過Kimi.........

不過我想這樣的設定...引擎應該撐不過兩場比賽......😰

不含LP哪來LV... 我的天..現在社會怎麼了?
熱門新聞
6月份銷售量為41,587輛,上半年累積銷售量是232,503輛。6 月份品牌銷售表現,以大量交車3,898輛的Tesla最突出。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日前於立院表示,未來國產車零件要求國產化比例將逐年拉高,比例最高達20%且銷量越多對應比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