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未爆」不一定是車廠的錯!
所以說沒有氣囊就連這些問題都沒有了呢😆
偶還是繼續擦屁股好了...
| |||
所以說沒有氣囊就連這些問題都沒有了呢😆 | |||
但會產生另一個問題
死傷率上升😇
| ||||||||||||
但會產生另一個問題 死傷率上升😇 | ||||||||||||
間接解決環境問題😇
偶還是繼續擦屁股好了...
不是車廠的錯
那好
我以後買新車
麻煩車廠把安全氣囊全部取下
這樣車價請折扣40萬給消費者
我再花兩萬現金外掛一整組四點式安全帶
可以嗎?
那好
我以後買新車
麻煩車廠把安全氣囊全部取下
這樣車價請折扣40萬給消費者
我再花兩萬現金外掛一整組四點式安全帶
可以嗎?
大都會計程車,歡迎您的搭乘。
| |||
不是車廠的錯 那好 我以後買新車 麻煩車廠把安全氣囊全部取下 這樣車價請折扣40萬給消費者 我再花兩萬現金外掛一整組四點式安全帶 可以嗎? | |||
報告大大,小弟的標題是:
氣囊未爆「不一定是車廠的錯」、不等於「不是車廠的錯」!........ 😰
| ||||||||||||
報告大大,小弟的標題是: 氣囊未爆「不一定是車廠的錯」、不等於「不是車廠的錯」!........ 😰 | ||||||||||||
不一定是車廠的錯
我的做法一樣不變
最起碼四點式安全帶比三點式安全帶更能保護車內人員安全
大都會計程車,歡迎您的搭乘。
| ||||||||||||||||||||||
間接解決環境問題😇 | ||||||||||||||||||||||
什麼樣的環境問題呢?😇
「氣囊一定能在需要的關鍵時刻爆開」的想法
就好像
「我去接受這個手術一定能夠成功」一樣
想法很好,但是統計上並非如此
就好像
「我去接受這個手術一定能夠成功」一樣
想法很好,但是統計上並非如此
於
2014/03/05 00:39:55
發文
正面的「前氣囊」的主要啟動條件之一,
是判斷 deceleration (減速度,i.e.負值的加速度) 是否達到預設值,而不是看當時的車速如何。
一般來講這指的是負G值.有一個感測元件專門在計算這個.當到了一個預設值就會引爆---------這段敘述大家應該都沒問題吧.
負G值說穿了就是速度移動忽然歸零的慣性值.時速20 / 40 / 60 / 80公里的慣性是不同的.而且值是隨時速遞成正比.速度越快慣性力量越強.怎會跟速度沒關係?
假設某車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片厚實又堅硬的水泥牆,此時「前氣囊」應該要爆開;
但若它是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棵樹,此時「前氣囊」卻不一定要爆開;
why?
因為後者的 deceleration 比前者小!
這說法有些問題.今天若撞上的一棵小樹.樹本身被撞斷甚至就直接被輾過去.你這說法才成立.那撞上的是一棵結實的樹呢?墩實的水泥柱或水泥塊將功反應回去的確會比較強勁.我以前說過撞擊是強欺弱.水泥柱或塊比車體強之所然.基於你上述說法.路上很多車子對撞.那鈑金厚的對上鈑金薄的來說.鈑金薄的就類似汽車去撞水泥柱或塊.所以氣囊會爆開.那鈑金厚的不就等於去撞上樹.所以不一定會爆開.是這樣嗎?因為吸收撞擊力道的關係.鈑金厚的 deceleration 比鈑金薄的小!因為後者吸收了更多的力.
當然撞擊還是有分速度.今天車廠設定若干時速---就我所知道的40公里以下好了---以下的撞擊不會引爆.是因為氣囊本身爆開時也是有作用力的.40公里以下的撞擊有繫上安全帶時或許人還不會怎樣.這時爆開的氣囊反而有可能成為受傷的原因.但40以上的撞擊.氣囊卻是一個可以承力的緩衝墊.速度稍快的撞擊可以救命 !
面魯之所以馳名.除了豪華.有一定的操控以及性能.鈑金比較厚實安全也是其中之一.那位姐的車撞成那樣.會像是撞上一棵小樹嗎?
在咱們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判斷事情、而懶得去讀「車主手冊」....
殊不知:很多「氣囊未必會爆」的狀況,其實在「車主手冊」中都已有列舉,例如下圖:
我不知道你這圖片是打哪兒找來的.但依畫風以及紙的陳舊我相信這已經很久了.以前有那種角度不對不會引爆這回事.
難道氣囊供應商就一直讓角度不對不會引爆一直發生?我是不相信的 !
之前有一段影片是一輛車就因為高低落差造成氣囊爆開.那又該怎麼解釋?
是判斷 deceleration (減速度,i.e.負值的加速度) 是否達到預設值,而不是看當時的車速如何。
一般來講這指的是負G值.有一個感測元件專門在計算這個.當到了一個預設值就會引爆---------這段敘述大家應該都沒問題吧.
負G值說穿了就是速度移動忽然歸零的慣性值.時速20 / 40 / 60 / 80公里的慣性是不同的.而且值是隨時速遞成正比.速度越快慣性力量越強.怎會跟速度沒關係?
假設某車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片厚實又堅硬的水泥牆,此時「前氣囊」應該要爆開;
但若它是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棵樹,此時「前氣囊」卻不一定要爆開;
why?
因為後者的 deceleration 比前者小!
這說法有些問題.今天若撞上的一棵小樹.樹本身被撞斷甚至就直接被輾過去.你這說法才成立.那撞上的是一棵結實的樹呢?墩實的水泥柱或水泥塊將功反應回去的確會比較強勁.我以前說過撞擊是強欺弱.水泥柱或塊比車體強之所然.基於你上述說法.路上很多車子對撞.那鈑金厚的對上鈑金薄的來說.鈑金薄的就類似汽車去撞水泥柱或塊.所以氣囊會爆開.那鈑金厚的不就等於去撞上樹.所以不一定會爆開.是這樣嗎?因為吸收撞擊力道的關係.鈑金厚的 deceleration 比鈑金薄的小!因為後者吸收了更多的力.
當然撞擊還是有分速度.今天車廠設定若干時速---就我所知道的40公里以下好了---以下的撞擊不會引爆.是因為氣囊本身爆開時也是有作用力的.40公里以下的撞擊有繫上安全帶時或許人還不會怎樣.這時爆開的氣囊反而有可能成為受傷的原因.但40以上的撞擊.氣囊卻是一個可以承力的緩衝墊.速度稍快的撞擊可以救命 !
面魯之所以馳名.除了豪華.有一定的操控以及性能.鈑金比較厚實安全也是其中之一.那位姐的車撞成那樣.會像是撞上一棵小樹嗎?
在咱們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判斷事情、而懶得去讀「車主手冊」....
殊不知:很多「氣囊未必會爆」的狀況,其實在「車主手冊」中都已有列舉,例如下圖:
我不知道你這圖片是打哪兒找來的.但依畫風以及紙的陳舊我相信這已經很久了.以前有那種角度不對不會引爆這回事.
難道氣囊供應商就一直讓角度不對不會引爆一直發生?我是不相信的 !
之前有一段影片是一輛車就因為高低落差造成氣囊爆開.那又該怎麼解釋?
世間紛擾無絕對.
正己何懼言可畏.
阡陌田埂任我睡.
臥雲眠月伴星醉.
於
2014/03/05 00:50:06
發文
於
2014/03/05 00:50:06
發文IP 239.255.*.*
我只知道面乳在現在的型錄上,都會說明在意外發生時氣囊不一定會展開。
至於以前,就看有沒有人有以前的型錄.......
於
2014/03/05 00:54:58
發文IP 239.255.*.*
我只知道面乳在現在的型錄上,都會說明在意外發生時氣囊不一定會展開。
至於以前,就看有沒有人有以前的型錄.......
不過,車主跟原廠槓上的主因,印象中並不是氣囊爆不爆。
至於以前,就看有沒有人有以前的型錄.......
不過,車主跟原廠槓上的主因,印象中並不是氣囊爆不爆。
綠螘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烤隻乾魷魚 淺酌好良伴
於
2014/03/05 00:53:16
發文
而且我咸信這段原文的意思會是在解釋為何能夠有速度上的低標讓氣囊不是有撞擊就一定會作用。而不是在解釋撞水泥塊跟撞樹會不同。
世間紛擾無絕對.
正己何懼言可畏.
阡陌田埂任我睡.
臥雲眠月伴星醉.
於
2014/03/05 00:54:02
發文
於
2014/03/05 00:54:02
發文IP 164.239.*.*
這真的對車廠來說還真的是兩難.
要是沒有讓氣囊爆開保護不到乘客駕駛那就犯了錯了
但是要是這樣而加入氣囊的設計又擔心沒事卻因氣囊造成傷害
只能說安全經驗仍不夠多,車廠也只好吸收錯誤記得教訓
並下次更新產品時來矯正此問題
於
2014/03/05 00:54:51
發文IP 164.239.*.*
這真的對車廠來說還真的是兩難.
要是沒有讓氣囊爆開保護不到乘客駕駛那就犯了錯了
但是要是這樣而加入氣囊的設計又擔心沒事卻因氣囊造成傷害也是錯
只能說安全經驗仍不夠多,車廠也只好吸收錯誤記得教訓
並下次更新產品時來矯正此問題
要是沒有讓氣囊爆開保護不到乘客駕駛那就犯了錯了
但是要是這樣而加入氣囊的設計又擔心沒事卻因氣囊造成傷害也是錯
只能說安全經驗仍不夠多,車廠也只好吸收錯誤記得教訓
並下次更新產品時來矯正此問題
我承認我很酸是不對,但是有些事實不酸是無法解決事情跟找出真相
於
2014/03/05 00:54:41
發文
| |||
我只知道面乳在現在的型錄上,都會說明在意外發生時氣囊不一定會展開。 至於以前,就看有沒有人有以前的型錄....... | |||
亡羊補牢。。。。。😆
世間紛擾無絕對.
正己何懼言可畏.
阡陌田埂任我睡.
臥雲眠月伴星醉.
臥雲大,小弟向來很敬重您,實在不想跟您打口水戰;
所以,您的上述發言,小弟就不做反駁了 ...... 😇
至於這個:
其原因仍然是 deceleration!小弟前面就已 po 過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bag
「Airbags can deploy due to the vehicle's undercarriage striking a low object protruding above the roadway due to the resulting deceleration.」
所以,您的上述發言,小弟就不做反駁了 ...... 😇
至於這個:
| |||
之前有一段影片是一輛車就因為高低落差造成氣囊爆開.那又該怎麼解釋? | |||
其原因仍然是 deceleration!小弟前面就已 po 過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bag
「Airbags can deploy due to the vehicle's undercarriage striking a low object protruding above the roadway due to the resulting deceleration.」
現今車廠的安全氣囊可以七或八個數量
但是感應頭才幾個
若是直接撞入圍牆的切斷面
這不就跟在道路中間插一隻刀一樣
安全氣囊沒爆
車子卻有可能削成兩半
但是感應頭才幾個
若是直接撞入圍牆的切斷面
這不就跟在道路中間插一隻刀一樣
安全氣囊沒爆
車子卻有可能削成兩半
大都會計程車,歡迎您的搭乘。
| |||
現今車廠的安全氣囊可以七或八個數量 但是感應頭才幾個 若是直接撞入圍牆的切斷面 這不就跟在道路中間插一隻刀一樣 安全氣囊沒爆 車子卻有可能削成兩半 | |||
追撞到貨櫃車就是這種後果,因為車頭都鑽到貨櫃車底下了,只有A柱可以潰縮,所以安全氣囊就不會爆。這樣說駕駛被斷頭是很常見的。
按照版主的邏輯,好像也可以作這樣的衍申:
「In real world,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東西,所以飛機因引擎故障失事(造成人員損傷),不一定是航空公司或引擎公司的錯。」
版主的邏輯正確,但道理不對。因為航空公司不可能依上述(正確的)說辭而不用負擔賠償責任。
據臥雲大先前提供的資訊,法院一審判定車廠要賠一定數量的金額,代表車廠是要負部份責任,至於是偏technical 的責任或道義的責任,就不得而知了。
「In real world,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東西,所以飛機因引擎故障失事(造成人員損傷),不一定是航空公司或引擎公司的錯。」
版主的邏輯正確,但道理不對。因為航空公司不可能依上述(正確的)說辭而不用負擔賠償責任。
據臥雲大先前提供的資訊,法院一審判定車廠要賠一定數量的金額,代表車廠是要負部份責任,至於是偏technical 的責任或道義的責任,就不得而知了。
| |||
(因為不想捲入「背番刀女人」的口水戰,所以小弟另外開這版)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bag 「Unlike crash tests into barriers, real-world crashes typically occur at angles other than directly in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and the crash forces usually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Consequently,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a striking and struck vehicle required to deploy the airbag in a real-world crash can be much higher than an equivalent barrier crash. Because airbag sensors measure deceleration, vehicle speed is not a good indicator of whether an airbag should have deployed. Airbags can deploy due to the vehicle's undercarriage striking a low object protruding above the roadway due to the resulting deceleration.」 由上文可知:正面的「前氣囊」的主要啟動條件之一, 是判斷 deceleration (減速度,i.e.負值的加速度) 是否達到預設值,而不是看當時的車速如何。 另外,除了大家常常提及的「撞擊角度」之外, 「撞擊物的形狀 & 軟硬度」也是「氣囊是否引爆」的影響因素之一。 舉例而言: 假設某車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片厚實又堅硬的水泥牆,此時「前氣囊」應該要爆開; 但若它是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棵樹,此時「前氣囊」卻不一定要爆開; why? 因為後者的 deceleration 比前者小! 在咱們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判斷事情、而懶得去讀「車主手冊」.... 殊不知:很多「氣囊未必會爆」的狀況,其實在「車主手冊」中都已有列舉,例如下圖: | |||
Q大引申的維基連結還有以下資訊:
Triggering conditions
Some cars provide the option to turn off airbags.
Airbags are designed to deploy in frontal and near-frontal collisions more severe than a threshold defined by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vehicle construction in whatever particular market the vehicle is intended for: U.S. regulations require deployment in crashes at least equivalent in deceleration to a 23 km/h (14 mph) barrier collision, or similarly, striking a parked car of similar size across the full front of each vehicle at about twice the spee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are performance based, rather than technology-based, so airbag deployment threshold is a function of overall vehicle design.
裡面有說到幾個重點:
1. 美國法規是有明文規定在撞擊堅固的物體時,安全氣囊要在時速23公里撞擊時作動。在雙倍速度下(時速46公里)以正面撞擊相同重量的停止車輛時安全氣囊也要作動。
2. 其他國家並沒有硬性規定那種撞擊速度下安全氣囊必須作動,而是評價整車的碰撞實驗結果。
總之,這種車禍鑑定的工作,除了政府單位外,也可以有專業的民間機構來鑑定。美國有一個行業叫“Forensic Engineering” 其工作內容最多是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有被害方律師委託以工程角度判斷車廠有無錯誤。不過如果是類似單一事件在美國,去委託這種法律工程去研究的費用大概也可以買一台新車了。
討論區那個有名的案子其實只要找專業第三方人士鑑定安全氣囊作動器是否正常,一切就真相大白了。當然代理商處理方式也是不妥(或是沒有能力),不過被害者到處訴諸媒體尋求聲援,模糊焦點,也是不可取的。
| ||||||||||||||||||||||||||||||||
什麼樣的環境問題呢?😇 | ||||||||||||||||||||||||||||||||
所有的環境問題癥結都只有一個~人口過剩~
偶還是繼續擦屁股好了...
總之,引爆氣囊的條件設定(設計)應該修改一下了...
引爆氣囊的條件應該要更聰明,
不能等人都撞死了,還說什麼"你沒有touch到我,不算"之類的話...
難到車禍還要挑對的時間、位置去撞?
如果可以控制,就不要去撞就好了啊...😌
引爆氣囊的條件應該要更聰明,
不能等人都撞死了,還說什麼"你沒有touch到我,不算"之類的話...
難到車禍還要挑對的時間、位置去撞?
如果可以控制,就不要去撞就好了啊...😌
同是天涯愛車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bag
「Unlike crash tests into barriers, real-world crashes typically occur at angles other than directly in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and the crash forces usually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Consequently,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a striking and struck vehicle required to deploy the airbag in a real-world crash can be much higher than an equivalent barrier crash.
Because airbag sensors measure deceleration, vehicle speed is not a good indicator of whether an airbag should have deployed.
Airbags can deploy due to the vehicle's undercarriage striking a low object protruding above the roadway due to the resulting deceleration.」
由上文可知:正面的「前氣囊」的主要啟動條件之一,
是判斷 deceleration (減速度,i.e.負值的加速度) 是否達到預設值,而不是看當時的車速如何。
另外,除了大家常常提及的「撞擊角度」之外,
「撞擊物的形狀 & 軟硬度」也是「氣囊是否引爆」的影響因素之一。
舉例而言:
假設某車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片厚實又堅硬的水泥牆,此時「前氣囊」應該要爆開;
但若它是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棵樹,此時「前氣囊」卻不一定要爆開;
why?
因為後者的 deceleration 比前者小!
在咱們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判斷事情、而懶得去讀「車主手冊」....
殊不知:很多「氣囊未必會爆」的狀況,其實在「車主手冊」中都已有列舉,例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