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補充一下在搭配tanabe ss所做的防傾桿測試中, 依阻尼設定分下列四種來做測試:
(1) 調前1後1 or 前1後2
(2) 調前2後4
(3) 調前3後6
(4) 調前4後7or8
其中, (1) & (2)在激烈過彎車身側傾較(3) & (4)重的情況下, 與未裝防傾之前習慣相比, 是可以感覺得出防傾桿在作用.
在(3) & (4)的實驗中, 那就感覺不出防傾桿的存在了.
(1) 調前1後1 or 前1後2
(2) 調前2後4
(3) 調前3後6
(4) 調前4後7or8
其中, (1) & (2)在激烈過彎車身側傾較(3) & (4)重的情況下, 與未裝防傾之前習慣相比, 是可以感覺得出防傾桿在作用.
在(3) & (4)的實驗中, 那就感覺不出防傾桿的存在了.
| |||
裝拉桿增加行車的穩定性跟操控性的效果一定的, 有沒有必要裝那麼多就完全看個人了. | |||
嗯....
| ||||||||||||
第二點講法不完全對。 既然前提是要"解決側傾",防傾桿的效果當然大於避震器,而且花的又少。 而且不是所有避震器都會Q度增加,防傾桿則不管改多粗多細都不會影響到平面道路直行的舒適性。 但是並不是不會改變路感,因為路面不是平的,防傾桿改了以後遇到一點高低起伏的路感絕對變很大 | ||||||||||||
如果原廠避震器用加粗的防傾桿的話...
那你避震器上座等著被扯壞🙂🙂🙂
加粗防傾桿和引擎室拉桿這類的東西是你已經改過避震器和已經換了一組抓地力很好的輪胎後覺得不太夠再換上的。🙂
順序上要清楚一點,免得花冤枉錢了🙂🙂🙂
| ||||||||||||||||||||||
如果原廠避震器用加粗的防傾桿的話... 那你避震器上座等著被扯壞🙂🙂🙂 加粗防傾桿和引擎室拉桿這類的東西是你已經改過避震器和已經換了一組抓地力很好的輪胎後覺得不太夠再換上的。🙂 順序上要清楚一點,免得花冤枉錢了🙂🙂🙂 | ||||||||||||||||||||||
所謂加粗防傾桿是指用鋼製的防傾桿.因為鋼性太強.韌性不夠無法吸震.連帶的連李仔串C型環固定橡膠壽命都會提早掛
市面上有鋁合金鍛造而成的防傾桿除了沒上述缺點外還有重量輕的優點
你可以參考一下🙂
建議您使用精準一點的用語,這樣比較不會造成誤解。
加粗個2~3mm通常就已經強化了10%以上,這樣上座會扯壞?
我從19→22的經驗是不會。
再者...怎會扯壞上座?要壞也是防傾桿連桿,或是與連桿之間的緩衝塊,壞到上座去←有點危言聳聽了。🙂
專業的賽事裡,輪胎以外,防傾桿是第一個被調整的底盤元件→利用儀器檢視車輛過彎時的側傾角度,分析各彎道的車速跟所需要的防傾阻力,然後定出防傾桿粗細。
再根據賽道的特性微調需要的避震器跟彈簧,這樣可以減去很多反覆錯誤的測試。
當然一般改裝隨便愛怎改都可以,反正又不是比賽...那麼所謂的改裝順序,其實也不用弄得太清楚。🙂
加粗個2~3mm通常就已經強化了10%以上,這樣上座會扯壞?
我從19→22的經驗是不會。
再者...怎會扯壞上座?要壞也是防傾桿連桿,或是與連桿之間的緩衝塊,壞到上座去←有點危言聳聽了。🙂
專業的賽事裡,輪胎以外,防傾桿是第一個被調整的底盤元件→利用儀器檢視車輛過彎時的側傾角度,分析各彎道的車速跟所需要的防傾阻力,然後定出防傾桿粗細。
再根據賽道的特性微調需要的避震器跟彈簧,這樣可以減去很多反覆錯誤的測試。
當然一般改裝隨便愛怎改都可以,反正又不是比賽...那麼所謂的改裝順序,其實也不用弄得太清楚。🙂
共
25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