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

2015/07/22

註冊日期

9

累計好評

233

發文總數

211

回應 jazzcat(你有freestyle嗎)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jazzcat(你有freestyle嗎)所寫

 

"找到最低價"這樣的思維邏輯背後隱含著一些危險,凡事都想要殺到底,會壓縮別人的獲利,並且把應有的服務價值降低。重點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當然業代也是要養家活口,如果沒利潤自然不會接單;賠錢賣甚麼的,都只是話術…

買車一分錢一分貨的意思是…

同一車款配備(空車),

A業代賣我55萬,

B業代賣我50萬,

我如果跟B業代買就會買到車王的意思嗎?

 

業代的服務值不值錢

每個業代的服務都是同樣的價錢

業代認可的利潤和你認可的是不是一樣

大家都覺得沒利潤不接單車子賣不掉有比較好嗎

講理想很簡單

現實世界不見得按照理想走

 

業代的服務?

交車之後就只剩下每年一次的保險提醒,

小弟保險自理,所以......也免了啦......

業代可以專心去接其他的生意...😅

 

業代車子賣掉以後,還會理人的就算仁至義盡了。至於後續還會提供服務...可遇不可求啊

 

疑?不會吧。業代除了保養、保險到期之外,生日、驗車也有可能會主動出現啊。還有,出車禍要找人幫的時候.........(只要你不是奧客)找業代!半夜都會出現在你面前的,下面這位業代就有在服務啊。(照片是業代安排拖車進最近的服務廠ing....),我還聽說過業代幫客戶機場接送、幫客戶出國期間暖車的咧,有業代真的在作服務,不誆你。

所以,汽車業代是有在做後續服務的,只不過認同的客戶越來越少,所以業代越來越少人這麼做服務了,因為沒錢可養家活口,很多人都改途囉....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策略錯誤是很慘的,撞牆期無法突破,經營就會走下坡。

 

策略是沒有錯啦,和泰把 Sienta 當貨車賣阿,所以十一月生產千餘台裡八成都是貨車!

只可惜十一月沒賣到目標量兩千台,所以還有近三千台的跨年庫存車!

 

這個表格裡的數字是『國瑞生產台數』,還是『監理所新車領牌台數』?

不同數字基礎,解讀上會有不同喔。

統計數字來源是(如和泰汽車、福特六合、南陽汽車...)?

不同來源,數字會有不同喔。

還好吧,台灣空氣越來越糟了,要想辦法控制一下。現在台灣登記有案的有超過720萬輛汽車,1300萬輛機車,很多都沒有妥善保養,污染當然會嚴重。
建議:
1. 所有汽機車都改為每年驗車。
2. 汽機車都要繳納牌照稅。
3. 牌照稅使用驗車結果來繳稅,污染越高的繳稅越重(排廢、噪音),超過某種數字就要取消車牌、強制報廢。

ps. 我的車是超過14年的老車,不過我都乖乖地定期保養,所以車況都很不錯。

幹嘛一定要當狼咧?當隻羊不是很好嗎?😀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一次開4個團購,這位大哥一次要買4台不同車嗎?

都沒人嗎?小編透露一下現在有多少人報名,若沒人那我會考慮趕快排一下隊囉.....

鐵是中鋼生產

刀是打鐵店生產

我買刀殺人應該由中鋼跟打鐵店負責

😎都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

應該高興才對,這個品牌至少坦承有問題,並且負責處理。總比有些黑心車廠死都不承認、也不處理,出事了就推責任給車主,好非常多了。恭喜買到好品牌的車。
只不過氣囊要更換真是費時間啊,2.5-3.5小時,半天工資就沒了。

買車可以不開車,你可以控制的

回應 goenglish(★百面自摸★)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鐵是中鋼生產

刀是打鐵店生產

我買刀殺人應該由中鋼跟打鐵店負責

😎都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

 

不倫不類的例舉
買刀的人有人拿來切菜, 有人拿來殺人
買同樣的油同樣的車, 任何人來開都同樣產生汙染
你買刀可以選擇不殺人
你買油買車造成的汙染, 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不喜歡刀的例子? OK,換一個。

煙草是農夫種植生產的

香菸是菸酒公司生產的

我買煙抽煙,政府要加收煙稅/健康捐,應該找農夫跟菸酒公司收

這樣應該會比較沒有不倫不類吧

==>都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個人一直不能苟同這種概念,但是台灣好像越來越多人都用這種概念處理事情.....)

回應 goenglish(★百面自摸★)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買車可以不開車,你可以控制的

 

買車不開? 那不要買就好, 幹嘛買?

 

這個結論非常好,沒必要就不要買車!

改使用大眾運輸工具,這樣污染應該能減少一些,這就是政府多年來一直呼籲大家盡量配合的政策,現在用加稅方式如果能夠轉換一些自用車輛使用者改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也是不錯的方法之一。

回應 goenglish(★百面自摸★)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回應 goenglish(★百面自摸★)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鐵是中鋼生產

刀是打鐵店生產

我買刀殺人應該由中鋼跟打鐵店負責

😎都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

 

不倫不類的例舉
買刀的人有人拿來切菜, 有人拿來殺人
買同樣的油同樣的車, 任何人來開都同樣產生汙染
你買刀可以選擇不殺人
你買油買車造成的汙染, 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不喜歡刀的例子? OK,換一個。

煙草是農夫種植生產的

香菸是菸酒公司生產的

我買煙抽煙,政府要加收煙稅/健康捐,應該找農夫跟菸酒公司收

這樣應該會比較沒有不倫不類吧

==>都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個人一直不能苟同這種概念,但是台灣好像越來越多人都用這種概念處理事情.....)

 

這例子也不好
石油煉製就是高污染
種煙草不會產生汙染
跟農夫收健康捐當然不合理

菸可以不抽, 但路不可以不走
就算你只騎腳踏車, 出遠門是得坐交通工具
要漲價要加稅也要符合公平正義, 雖然我戒菸10年了, 但覺得健康捐就是變相加稅
戒菸時一包黃長壽35元, 現在一包100元, 這根本是搶錢, 不...是比搶還要好
酒駕撞死人那麼多, 就算要漲也應該是漲酒捐才對

從第一條高速公路過路費開始漲價, 政府就拿使用者付費來洗腦
以後要漲價要加稅都是使用者付費天公地道, 說的好像你也無法反駁
但變相的加稅漲價, 有些人腦子還被洗得真徹底, 政府要從你口袋拿錢, 還一直說對對對

 

沒辦法囉,總統民選後我們就只選出這些腦殘的政客。
要繼續活在台灣,就只能遵守政府的要求了。
不然,自摸哥出來做素人競選,應該就會天下太平,推出的政策大家都覺得公義。😇

回應 sadgod(龜龜)所寫

 

日產其實是法國車

 

嗯........!Volvo其實是大陸車?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還蠻多的吧…
賓士,BMW,PSA集團,法拉利...
反正一堆沒有造假啦!

不用太多心擔心啦!

 

嗯......這個持保留態度。

以品質聞名的日本與德國:

以前日本人覺得對不起人家的時候,通常要切腹謝罪的,現在鞠個恭就沒事了。

德國人失敗時會拿槍自殺、或是跪在猶太人紀念碑前懺悔的...現在也是換換人,繼續過好日子。

所以,嗯....別幫不認識的人背書比較保險。

裕隆仍然擁有GM的代理權,當初的十幾個全省展示間店面都還在,只是沒賣新車而已。
要導入GM新車,就要仔細想好,不要又亂做。
建議就做接單導入即可,專門賣有美國味道的特別式樣車,不要做量販車(反正比不過日本車),這樣比較有吸引力。

前往討論:發現沒看過的別克

嗯,前瞻計畫是不是也撥一點錢更新一下超速照相設備以及各地警察的裝備,我建議以下裝備是一定要考慮的,這比204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更有趣,而且立刻就可以做到,用不著等到2040年。

高速公路警車改配大牛、布加迪威龍之類的 - 這樣警察比較不會丟臉,或者會吸引這些愛飆車的志願報名當警察

警用無人機 - 一路跟著你拍照存證,每30秒照一張,環島下來8小時,每台車可以拍960張罰單。

 

警用夜間無聲偵察直昇機 - 一路跟著你打Spot light讓你變主角

武裝警用直昇機 - 不停下來就轟了你

可升降鋼柱路障 - 不願意停車的,讓你撞柱子(!以後斑馬線的兩側是不是可以安裝這種可升降的柱子,保證安全的啦)

移動式無堅不摧路障 - 更惡劣不願停車的,準備受死吧

安全帶更重要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CWGcNpY94
看起來拿掉一堆咚咚,讓價格降下來是這個品牌的策略。

「人各有所好尚,蘭茝蓀蕙之芳,眾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這種作法沒什麼好批評的,只要合法,就算這個品牌做出極精簡版的車(像一堆比賽用車一顆氣囊都沒有),價格合適就會有人買來開的,只是銷售數量的問題而已。
希望他們的策略可以達成他們的目標,祝福啊...

這種人就是當兵時會把槍口對著人的那種天兵,一點都不注意其他人的安全;不知道她煮東西會不會忘了關瓦斯?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paulomiyao(MiyaoBrother)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台灣的產業都外移了,勞工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留在台灣的產業,台灣勞工又因為不願意做而大量引進外勞,台灣的就業市場好奇怪。

 

經濟成長大餅 勞工分得少

奇怪的不是就業市場,勞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光是產業外移,而是勞資之間權力的失衡。為什麼實質薪資倒退10幾年,可是整體經濟並沒有相對倒退10幾年?中間的差距都在老闆那邊,而不是勞工。

不是台灣勞工不願意做,而是臺灣老闆不願意給,只想著要用少少的錢給外勞做。然後買通媒體說年輕勞工通通都是慣草莓,將這些願意爭取權益的人通通打成廢物。

要保護本國勞工,先搞定這點吧...台灣勞工很優秀,卻領不到相對優秀的新資。能出國的人,有多少還願意留著,出走的人口年年增加,是台灣勞工不願意做?多給點錢再來講吧

 

照這種邏輯當勞工那麼吃虧,那為何不自己創業當老闆?既然勞工很優秀,來當老闆會很難嗎?自己當老闆然後給勞工分得多,問題不就解決了?

 

邏輯0分,大家通通都去當老闆,誰來當勞工?提升勞動環境用這種爛理由搪塞,就是慣老闆的手法之一。優秀的勞工就是優秀老闆?這個說法給你87分。

我承認老闆有老闆的難處,但勞工也有勞工的辛苦,這都不構成能夠合理化資本集中在資方這種極度不平衡的理由。重新想一個吧,這次要動腦

 

嫌薪水低?那換工作就好了,現在又不像以前,現在退休金是跟著自己跑,待遇不好,簡單一句話,老子不幹了,要另謀高就,勞工就是這麼屌,就看你有沒有這本事把老闆開除。若你在A公司22K,B公司給你45K,你走不走?簡單的說,若你的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的,你如何要求高薪?有些公司抱怨找不到人,我認為這是老闆的問題,因為你給太少了,就這麼簡單。

 

又一個不懂勞基法的,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換工作,不斷追高新水。這樣的人不管在何種勞基法規範下,其實影響都不大。

問題是這個社會多著是能力一般的平凡人,這些人或許沒有能力不斷突破,只能安穩地待在自己的崗位上,有家庭要養,有父母、有小孩要照顧。他們沒辦法說換就換,因為很可能無法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所以無論老闆要怎麼剝削,也只能逆來順受。

勞基法就是要設定下限,保護這些辛苦的普通人。

你再想想,"嫌薪水低,那就換工作",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太過高傲?

 

最低基本工資(立足點平等)照顧弱勢團體,立意良善,但這是政府及慈善事業要做的事,而非營利事業公司該做的事,這社會是殘酷現實的,老百姓及商人是會上行下效的。

 

真的要把『社會福利』跟『私人營利』分清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弄混了就會變得四不像,跟全民健保到底是『保險』還是『社會福利』、中華民國政府到底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一樣混亂。

基本工資強制規範之後,配套措施如果沒有做好,一樣會沒效果。如果基本工資調升造成國內商品零售價格上漲,那實質購買力會被抵銷,除了原低收入調高到基本工資的人購買力沒提高,甚至可能會造成原先在基本工資以上勞工的實質購買力反而下降的窘狀。

政府如果要照顧收入低的同胞,建議要全面考量,從社會福利面做救濟,應當比較不會影響一般商業運作,避免物價波動而讓全民損失。(政府缺錢?少來了,把浪費/冗員/貪污/欠稅的錢清一清,夠用了)

我們社會福利做得不好,是因為執行不佳,濫用資源or錯置資源,如果政府作不好,那可以考慮一下委外給慈濟、法鼓山、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團體,說不定同樣資源可以做出令人激賞的成效。

-----離題太遠了,飄走中...........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這種人就是當兵時會把槍口對著人的那種天兵,一點都不注意其他人的安全;不知道她煮東西會不會忘了關瓦斯?

 

對著人然後忘記關保險XD

 

沒關保險然後手指放在扳機上XD

計程車司機都覺得OK了,每升7公里沒問題的啦。
不過,龐德也真是的,為了幫忙推銷Sienta,卻用詆毀Wish的方式來作,這真是不聰明,Toyota總代理若也同意這種作法,那就解釋了為何Toyota市佔率會降到30%以下的新低點囉。

回應 paulomiyao(MiyaoBrother)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計程車司機都覺得OK了,每升7公里沒問題的啦。
不過,龐德也真是的,為了幫忙推銷Sienta,卻用詆毀Wish的方式來作,這真是不聰明,Toyota總代理若也同意這種作法,那就解釋了為何Toyota市佔率會降到30%以下的新低點囉。

 

龐德就是個汽車名嘴,講的話聽聽就算了,我記得幾年前聽他的廣播節目,差點沒吐血

聽眾call in說車子開起來哪邊怪怪的,他就直接隔空抓藥斬釘截鐵說問題出在哪邊...神啊😆

反正對Toyota來說,Wish已經停產,說舊款比較差新車比較好,也挺正常啦

 

 

這種作法打個比方:蔡總統為了幫新任行政院賴清德院長提升政策的直持度,結果找總統府發言人講前行政院長林全一粒一羞做得不好,新接任的賴院長新版一粒一羞比較好......,這不是很窘嗎。😀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現在的價位還算高!
國產價早就該40~59萬一帶了!
小型車40萬~50萬
中型車45~59萬!
這樣還不夠,標準主備動安全系統都要全上!
說穿了,,平常國慘車賣的很貴,而且配備很差!!
今日要感謝歐系以及鈴木進口車熱銷,國人才更能看清什麼是國慘車!

希望國慘車在這些外在刺激下能夠物美價廉的給台灣大眾,,但也不會偷工簡料來一個簡配(現代)。

 

照你的標價 45-59萬,那 Sienta 不就一台轉十萬!

2017 還賣出 一萬四千多台,簡直 賺翻了,所以今年要佛心降十萬了

 

賺這麼多你不知道嗎?一台車的生產成本約車價定價的35%,你以為這樣很低嗎?錯~這樣成本已經很高了,車廠為了降1~2%的成本是要勞師動眾的。

 

35%?哇,車輛成本好低喔。

這是國產車組裝廠/製造廠的材料購入成本?還是總生產成本?還是出廠價格(出廠價會內含貨物稅)?

台灣國產車的生產銷售流程約粗分為:組裝廠/製造廠(如裕隆汽車、國瑞汽車、中華汽車) -> 銷售總代理(如裕隆日產、和泰) -> 經銷商(授權 or 直營 - 如裕信汽車、國都汽車、匯豐汽車)

你若不飆車不改車,煞得住就好。去外廠換正廠零件(Genuine parts),工資會省。若嫌麻煩,那就原廠服務廠換。別沒事去換不確定是否符合原廠規範的煞車系統零件,這種安全性零件,亂換是有風險的。
你量身訂做的鞋,穿在你腳上舒服不咬腳,換別人穿就不一定了。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現在的價位還算高!
國產價早就該40~59萬一帶了!
小型車40萬~50萬
中型車45~59萬!
這樣還不夠,標準主備動安全系統都要全上!
說穿了,,平常國慘車賣的很貴,而且配備很差!!
今日要感謝歐系以及鈴木進口車熱銷,國人才更能看清什麼是國慘車!

希望國慘車在這些外在刺激下能夠物美價廉的給台灣大眾,,但也不會偷工簡料來一個簡配(現代)。

 

這個價格15年前有機會,我記得activa就有出現過39.9,Lancer三台一百的時期。這是產品末代成本都攤提完了,多賣就多賺的時候。一班價格差不多就在45-60上下。

15年後,科技進步,車上裝的東西更多,光氣囊就多好幾顆,還有ESP。材料成本提高、成立成本提高。合理價格還在45-60?😂

 

Lancer 3台100萬的時代,那是中華汽車逼得不得已,才做出的揮劍自宮、血流成河的結果。那時中華正在跟和泰爭奪市場No.1,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所以不能拿來參考的。😅

回應 a2031580500(work)所寫

 

煞車不就是來令片磨碟盤?
不磨就是煞車不利
前輪煞車負荷比後輪大.本來就比後輪磨耗大

 

精闢!一語驚醒我夢中人啊

被撞的不是檢察官的親『人』,所以無法用故意殺『人』起訴..........

輪胎裝得好,車輛才會好開,也要幫『台南市學甲區振宗輪胎』老闆、老闆娘鼓掌喔。
老闆當兵是海陸仔嗎?到現在還穿野戰服『永遠忠誠』…

ps.上半身確定是海陸,下半身嘛…

S5改款時間才不會跟媒體講咧,就算讓U-CAR知道也是簽了保密協定,U-CAR也不能告訴你。
S5改版出來你就要換喔,真是忠誠的客戶,Luxgen應當偷偷告訴『葉以』哥才對得起這樣的粉絲(辣粉)。

唉呀,自己的命跟自己的荷包,自己決定就好。
我不是修車專業,而且一向怕死,所以都是原廠,比較貴,但是比較心安。15年的車,至少30次入廠保養維修,從沒撞過,都來得及煞住。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我的YARIS是買中古車,我看了工單,召回車氣囊換料共計花費成本4,189元台幣,很難想像高田氣囊回收一億個它如何不會破產.

 

我的竟然是0元......

 

不是這張

給客戶的服務明細表不會載明

但保養場的工作單會載明

車主的應負金額當然是0元囉,執行召回/保證的費用是由經銷商向和泰汽車申請的,這種單據一般不會給車主。

經銷商對和泰申請支付的費用除了零件還有工資,再加上一些行政處理費用。和泰再轉頭向國瑞(國產車)or 日本豐田(進口車)申請費用。

所以經銷商都會樂意協助召回/保證作業,因為不虧錢、產能不空轉、車主口碑好、讓不回原廠的車輛再度回原廠建立關係、入廠車輛可能還會順便更維修其他零件增加收入......好處多多

 

 

建議大家上一下募資網站一下細節,再討論囉

回應 hotye0800(白鴿)所寫

 

小弟在2016年底買Sienta 1.8  7人座的車子到目前已經開一年多了,真是後悔當初被五月天廣告給蒙蔽,原因是新款上市不到一年TOYOTA竟然將車價降價5萬就別說了現在還免費提升配備,後悔當初支持TOYOTA新車上市的舉動,當時是想說此車在泰國日本都已經上市應該很成熟才是,結果我錯了,對T牌的行銷策略真是無語,多次反應目前無善意回應,最起碼保養可以折扣優惠這麼大的公司難道也做不到,,,,,,,唉

更嘔的是開了一段時間才發現sienta風切聲太大開高速公路真的很吵無法好好睡覺,再來平常坐車不暈車的人坐這款車變的容易暈車,避震系統及椅子設計都很差就像是再坐貨車一般,如果家人身高如果都在175CM以上建議不要買這款車真的太擠不舒服(youtube上的成坐經驗分享都是不實的),後排空調就別說了單純是送風功能而已,如果三排座椅都打下去的話最後面置物空間很小,如果沒有網袋擋住放任何東西很容易掉落的,車後門應當做一個小網袋擋住東西防止掉落,現在想賣掉又心痛因為車價又被toyota公司降價,這次經驗得知以後新車款上市還是觀察一段時間再買,一味支持T牌的下場就是換來後悔無語與心痛。

T牌這樣冷漠的處理方式不知道最後受傷的是消費者還是品牌本身給人的信任度?希望有同感的人也發表一下你們的看法

 

買車還是要實際一點,符合自己需求才重要。買車前多看一下實車,多試乘幾次,確定符合自己需求再買。千萬不要為了支持誰、喜歡誰而花自己的銀子找氣受。

一年Sienta的中古車價應當還可以,若真的不喜歡,趕快賣掉,讓可以接受的人去使用。

讚喔

唉呀,至少人家Toyota還對台灣消費者表示出尊重的態度,讓和泰汽車對台灣消費者公佈調查結果。其他有可能受到影響的汽車品牌也應當公佈一下自己的調查結論給台灣消費者,這是尊重台灣消費者的表現啊。
至於消費者相不相信各品牌調查的結果,那是品牌信任度以及消費者各自的判斷,不能因為有些消費者不相信汽車品牌的說法,就不對外公佈調查的結果。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這就是和泰能贏得所有消費者信心而成為市場冠軍

不僅服務好 價位也合理 像我在三強調

原廠的礦物油套餐比自備最划算

然而板上那幾隻機油商派來的狗喜歡誤導大眾

總之小弟很滿意我的Vios我下一台還會是他們的車

 

其實礦物油跟合成油各有擅場,台灣四季氣候也沒有劇烈差異,一般汽車沒有特別需求的話(像賽車、飆車、引擎有特別改裝之類的),礦物油就足夠了,用合成油反而只是心理作用,浪費了。

建議大家可以先查閱一下『Fuel Dilution(燃油稀釋)』這個現象,在討論時會比較好。
這裡推薦一篇大陸人寫的,簡單易懂,當作初階閱讀的材料。http://mp.weixin.qq.com/s/IB_gfjTX6VO61adrRhjCMQ
這幾天比較冷,不曉得會不會出現燃油稀釋的現象。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前面有個老兄講的蠻有道理
若從和泰來看是銷售不佳,但從國產車銷量比較,Sienta好歹是個第三名
我有個觀念提參考一下
以市場銷售的遊戲規則來說
某款車銷售佳或供不應求,車廠一般不會降價或加碼零利率促銷
只有銷售不振庫存過多才會如上方式提振買氣
以上情況拿該車款來與它廠同級車比較台數沒有意義

 

對啊,Sienta 從2016年底供貨販售至 2017年底以來,

共生產了一萬九千餘台,掛牌 一萬七千餘台,尚有 2095台庫存!

所以本月一月份一定會再殺價清除這兩千台2017出廠的車,

其中1.5還佔五百多台應該殺很大,不然就應會被經銷商先領牌後,先去領筆 去化庫存 獎金!

 

我有聽到市場傳聞,如果沒有達到硬性目標,各營業所保養廠從所長到廠長都要配車Sienta,所以寧可賠一點錢也要把這些舊車清出去。然後這一批車會有非常驚人的折扣,差不多攔腰斬,但不是給個人消費者就是了

 

據說 都字輩的業代一月份沒賣到 SIENTA ,尾牙宴會吃到 白飯配雞頭 套餐!

 

Toyota台灣八家經銷商有四個名字有『都』,國都、北都、南都、高都,不知是哪一都咧?

過年試車拿紅包囉

https://roadtest.u-car.com.tw/article/40667
剛好可參考

別再狂罵言懂了,至少人家有照顧員工的,比其他台灣黑心老闆要強多了。
Luxgen、Nissan、Mitsubishi、CMC的國產車可以考慮的啦,愛台灣的人可以考慮囉。

被ŠKODA列成國家收入也沒變好,被從國家名單刪除收入也沒變壞…
實質都沒變,都是奇摩子自爽,台灣跟大陸都一樣無聊。

圖圖圖啦,有圖有真相

前往討論:Toyota 拍廣告

新創:要能創造額外新利益的事務,才能稱為新創。
這種以共乘為名義規避營業責任,再用規避責任取得的低成本,形成低價與現有行業進行競爭,不太能稱『新創』。

請教:『C級距』係啥?

沒接到通知說取消延期嗎?
你沒報名啦,所以沒有接到通知。

2014年的隔熱紙試用又翻出來?!
這是什麼狀況.....

別人5顆、7顆氣囊一樣賣不贏Vios,顯然有一堆消費者並不認為2氣囊有什麼大問題。
2氣囊還是有一堆人買,如果你是車商的話,當然繼續提供2氣囊的車啊。
除非法律規定,或是消費者不買2氣囊的車,車商才會停止提供2氣囊的車。
這本來就是做生意的盤算,沒什麼特別邪惡的地方。

U-CAR只是講出現實,只不過消費者嫌不中聽而已。
有時候消費者只是喊一喊而已,其實並沒那麼重視,就跟NCAP一樣。
U-CAR熱心跳出來募資去撞,結果那些指責車商、政府沒有撞擊測試的人們,好像也沒想要一起共襄盛舉喔.....
U-CAR募資失敗,NCAP撞不成,其實代表了台灣消費者的關切重點並不是撞擊測試。

好文!
Toyota Exsior 是台好車,現在功成身退,預祝換車順利。

政府有說進口車零關稅的目的是什麼嗎?對方國家也會給我們零關稅互惠嗎?
我持中立、帶點保留的態度。
『競爭才會進步』這句話不能無限上綱,有很多配套要同時啟動,才能達成設定的目標,讓國家獲得利益。
如果無限上綱的話,我們台灣應當所有的東西都要0關稅,這樣全台灣的生產事業才能『有進步』。如稻米等農畜產品進口0關稅、食品日用品奢侈品醫療用品等等外國製成品進口......通通0關稅,台灣變成0關稅的『自由進口』島。
不知道這樣對台灣人民(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會不會比較好?

台灣IT也許沒有採用關稅障礙來保護,採用的卻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新興產業租稅優惠方式去補貼廠商喔(有很多廠商變成根本不用繳稅),這個補貼作法讓晶圓以及電腦產業能夠用低廉的成本進行競爭,一直到2000年進入WTO,廢止這個條例。

台灣就算都沒有國產車,我都覺得OK,只是任何目標跟作法不要陷入一時意氣,要想清楚事後會產生的後遺症。如果能夠接受,那就勇敢去做;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千萬別逞強做。
我不是反對0關稅,我反對的是『沒有想清楚就做0關稅』,我認為0關稅並不會真的讓某個產業就出現競爭力的。
舉個例子:美國總統川普強勢宣佈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課高達25%與10%的懲罰性關稅,以保護美國產業.....
這是否表示過去在沒有關稅保護下的美國鋼鐵與製鋁產業競爭力沒能提升到可以抵擋中國大陸,甚至台灣(台灣一年出口到美國的鋼材約400億台幣)!?以美國的科技實力而言,製鋼/製鋁的能力應當很厲害,但是現在卻落到美國總統要築起關稅保護。
所以可證明有沒有關稅並不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唯一藥方,『配套』作法要一起推出,才能讓消費者利益、產業發展以及國家競爭力都有改善。

ps.美國的例子純粹是舉例,川普真正的意圖是拿關稅障礙去壓迫別國接受美國要的其他東西。

U-CAR幫忙找人買你的中古車,你不用付錢(你去8891、Yahoo刊登要付錢)。
買你車的人(中古車行)看U-CAR的面子,應該不敢太硬凹你,若讓你覺得不爽,你可以跟U-CAR投訴。
至少不用付錢,這應當是找U-CAR的好處。

2016年到現在,現在還急嗎?

Ryan哥想要什麼保障?請說來讓U-CAR聽聽囉

真有這麼好?

前往討論:力魔CERATEC BLUE

Toyota市佔率有沒有3成,跟消費者沒關係。最好所有車廠市佔率都差不多,這樣競爭才會激烈,消費者比較有機會買到好車。
Toyota重要的是能不能推出好車款、價格漂亮、維修保養輕鬆,才是買車人在意的。

和泰股票大概也沒什麼題材能夠炒,所以股價大漲沒得期待;公司經營穩健短期應該不會解散,所以公司資產價值也沒有意義(公司清算後淨資產至少要有1800億元,一股才有可能拿回290元的本錢)。
和泰股票每年一股大約配10元股息,換算約3%,比存進銀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