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則留言

4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25 14:40:59

發文

#129054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W124E280 (藍天) 於 2004/10/25 9:24 回應
複方機油的指數如 5W-40 ............
大部份人以為高溫黏稠度越高表示越耐引擎高溫的操駕,其實這複方指數只用在『起動』時的參考............
至於起動後溫好了車,其實什麼指數的機油就都一樣有潤滑保護引擎的效果。
===================================

藍天兄,
您又錯了........ @#$%^&*.........

1. 所謂的「『起動』時的參考」,
指的是「W」前面的數字,
例如「5W-40」中的「5」

2. 一般而言,
潤滑油的黏度(viscosity)越高,
則其「油膜強度」大致上就越強。
而機油的黏度(viscosity)
會隨著油溫的升高而衰減,
i.e. 「油膜強度」也會隨著油溫的升高而衰減;
而「W」後面的數字越大,
(例如「5W-40」中的「40」)
表示「黏度衰減」的程度越輕微;
i.e「油膜強度」衰減的程度越輕微..........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26 18:02:55

發文

#129249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lin69770 (喜美5代~小白) 於 2004/10/22 20:30 回應
........只有書皮的大大...麻煩請你講解一下..比較詳細
===================================

「只有書皮」==>「無頁書」==>
他是小弟的師叔 ……(瞎掰的啦)……

「無業可書」==>「無業書」==>
小弟的小名 ……(也是瞎掰的)……

至於「老車」與「機油」的關係,
請「拜讀」Triton 大大去年的解說:
http://www.u-car.com.tw/ucar-fan/fan-discuss-detail.asp?BoardID=14883&ClassID=10
(「拜讀」之前,要先「齋戒沐浴」喔…… ㄏㄏㄏ…… )

藍天(w124e280)

2004/10/27 08:59:39

發文

#12938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翻翻你的車主手冊,如果有寫的話,你就會知道W後面的指數是高溫起動指數。

天寒地凍用5w30、10w30,車廠不會建議5w-50。大熱天用5w40、5w-50、15w50、10w60,不會有車廠叫你用5w30。

triton(triton)

2004/10/27 09:09:31

發文

#129383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W後面的指數是高溫起動指數。
----------------------------------

你又錯了.....

後面是100度時的黏度(指符合規範範圍的黏度)。意思是指在引擎工作溫度(約在攝氏100度), 這支機油的黏度。

因為沒有所謂的「高溫啟動黏度」.......@#$%^&*......

triton(triton)

2004/10/27 09:14:03

發文

#129384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天寒地凍用5w30、10w30,車廠不會建議5w-50。
----------------------------------

我們來假設一下.......

像在大陸型氣候地區, 朝穿皮襖午穿紗的情況下, 夜間溫度降到攝氏零下10度; 第二天中午太陽出來一照, 溫度升高到攝氏四五十度, 你該用哪一種機油?

小可愛(ljs523)

2004/10/27 13:12:07

發文

#129419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無業書」哥哥所言:
2. 一般而言,
潤滑油的黏度(viscosity)越高,
則其「油膜強度」大致上就越強。
------------------------------------------------------------
在以往,「小可愛」的想法也跟「無業書」哥哥一樣,不過剛剛在中油的網站卻看到這樣的內容:
http://www.cpc.com.tw/classroom/carlover/lub.asp
機油會在潤滑部位的表面形成耐高壓的油膜,「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而與被潤滑物件表面的「附著力」有重要關係;我們通常將「油膜強度」大小的特性稱為油性(Oiliness)。

看來「無業書」哥哥與「小可愛」的想法都要修正了。

-----------------------------------------------------------------------------
■藍天:
翻翻你的車主手冊,如果有寫的話,你就會知道W後面的「指數」是「高溫起動指數」。

■.Triton
你又錯了.....,後面是100度時的「黏度」 (指符合規範範圍的黏度)。意思是指在引擎工作溫度(約在攝氏100度), 這支機油的黏度。

■小可愛
經查國光牌9000SH車用機油10W/40代表性檢驗結果
SAE等級(SAE Viscosity No.)=10W/40
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156
又查中油的網站:http://www.ld.cpc.com.tw/oilinfo/viscosity1.htm


(1).「藍天」所言:〔W後面的「指數」〕,這個「指數」應該改稱「號數」比較合適,因為英文是SAE Viscosity No.,而「指數」的英文為index。由上面的資料可知,若要講「指數」應該是如上所示的156,而不是W後的40。

(2).從中油的網站得知,W後面的「黏度號數」的確如「Triton」所說的是在100℃時之「動黏度(Kinematic Viscosity )」。以表中SAE40為例:〔12.5cSt<動黏度<16.3cSt〕,動黏度的單位為cSt。

1cSt=1centistroke=(1/100)×stroke=(1/100)×〔cm**2/s〕=1〔mm**2/s〕

triton(triton)

2004/10/27 13:18:07

發文

#12942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可愛的哥哥,

你有沒有發現我從不用「指數」這兩個字? 確實, 「黏度指數」另有所指!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27 18:14:09

發文

#129469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ljs523 (小可愛) 於 2004/10/27 13:12 回應
「無業書」哥哥所言:
2. 一般而言,
潤滑油的黏度(viscosity)越高,
則其「油膜強度」大致上就越強。
------------------------------------------------------------
在以往,「小可愛」的想法也跟「無業書」哥哥一樣,不過剛剛在中油的網站卻看到這樣的內容:
機油會在潤滑部位的表面形成耐高壓的油膜,
「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而與被潤滑物件表面的「附著力」有重要關係;
我們通常將「油膜強度」大小的特性稱為油性(Oiliness)。
===================================

「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
---- 這是真的嗎? 哇……

不知 三噸大大的看法如何?

喜美5代~小白(lin69770)

2004/10/27 20:37:08

發文

#129480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恩......小弟只有一想法....那就是...我還是繼續加我的15w/40的...不要亂加為妙...我可不想因為這種東西引擎掛點在半路上......因為...會很丟臉= =Y

william(jacky650)

2004/10/27 20:53:42

發文

#12948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
---- 這是真的嗎? 哇……

不知 三噸大大的看法如何?
=================================

我是外行人啦...我也不懂啦....
不過我認為確實是這樣的....
很久以前(也沒多久..2年吧!)在摩托車bbs(很有名)..也是有這種觀念!!!
大家跟本把V.I列為神(GOD..不只是GOOD)..我也是如此!! 加了一些"號稱"V.I高達190以上的機油..其中我覺得只有"領先"機油真的有其價值..其他的..嗯..看看就好...不是太貴就是跟本不值的買..現在都用美孚1號 5W-50了..感覺是~~有那個價值!!!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28 18:28:28

發文

#129607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ljs523 (小可愛) 於 2004/10/27 13:12 回應
在以往,「小可愛」的想法也跟「無業書」哥哥一樣,不過剛剛在中油的網站卻看到這樣的內容:
http://www.cpc.com.tw/classroom/carlover/lub.asp
機油會在潤滑部位的表面形成耐高壓的油膜,「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而與被潤滑物件表面的「附著力」有重要關係;我們通常將「油膜強度」大小的特性稱為油性(Oiliness)。
===================================

在該網頁上,另有一條敘述:
『高溫黏稠度:高溫會破壞機油的黏度,使其喪失潤滑功能,故良好的機油在高溫時仍需維持一定水準的黏稠度。』

i.e.「破壞機油的黏度 ==> 喪失潤滑功能」成立;
另外,「油膜遭破壞 ==> 喪失潤滑功能」也成立;
所以說,按照該網頁的說法:
同樣造成「喪失潤滑功能」的後果,
但「黏度」與「油膜強度」兩者
卻是「各自獨立」的因素,
彼此並無因果關係??

嗯… 問題還頗複雜的……
看來需要 三噸大大出馬了……

triton(triton)

2004/10/28 22:21:57

發文

#129631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問我? 問我也沒用......#$%^&*......

所謂的 oiliness, 根據「曉園化學化工百科辭典」的解釋---「油性。潤滑油的一種性質。當所有的以之變因都固定, 則不同的潤滑油引起不同的摩擦係數。此觀念亦可以用"lubricity"表示」。(lubricity, 潤滑力, 即 lubrication)

至於黏度與潤滑度, 我想關係不是那麼簡單, 因為牽涉到欲潤滑之素材與潤滑物質間之關係, 一時說不完......

舉個例子, 洗髮精黏度夠高吧! 但誰敢倒入引擎去當潤滑劑?

小可愛(ljs523)

2004/10/29 20:14:17

發文

#129736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以下的這本書中看到這樣的一段文章。
書名=Automotive ENGINES THEORY and SERVICING(1997)
作者=James D. Halderman,Herbert E.Ellinger
頁數=P336

OIL TEMPERATURE
Excessive temperatures, either too low or too high, are harmful to any engine. If the oils is too cold, the oil could be too thick to flow through and lubricate all engine parts. If the oils is too hot, the oil could become too thin to provide the film strength necessary to prevent metal-to-metal contact and wear.

其中的這一段文字說明:
〔If the oils is too hot, the oil could become too thin to provide the film strength necessary to prevent metal-to-metal contact and wear.〕
→油膜強度與油膜厚度是有關的


而「中油」網頁的說法:〔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
---------------------------------------------------------------
一般而言,在相同的溫度下,「機油黏度」的高低會影響到機油的「油膜厚度」。「機油黏度」高者,「油膜厚度」會較厚,「油膜厚度」較厚的話,就會如上面英文所寫的:「油膜強度」就越強。按照這種論述,「油膜強度」與「機油黏度」是有關的。

所以這本英文書籍的這段「英文說明」,與中油網頁中的「中文說明」之間仍存在著一些尚待解釋的矛盾。

triton(triton)

2004/10/30 08:28:57

發文

#129786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這有點像「馬力大, 極速就高嗎」以及「極速高, 馬力是不是就大」這樣的問題.......

我是傾向於應該看油膜的抗減切力。

「油膜耐壓能力與機油黏度無關」--- 會不會是指不同油基的兩支油? 或說添加劑也有關?

「油膜強度與油膜厚度是有關的」---
會不會是指相同基礎油基的情況下? 而各添加劑也都相同?

不過有件事情很耐人尋味, 就是F-1 的機油, 其黏度在室溫下幾乎跟水沒兩樣!(但F-1 在引擎正常工作時, 溫度也沒比一般車輛高)

小可愛(ljs523)

2004/10/30 16:50:34

發文

#129808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這一本書對SAE之黏度編號有另外的說法。
書名:內燃機
作者:蘇金佳譯
出版社:倉海書局
頁數:P799

複級機油(10W-40)能同時滿足高溫與低溫的使用要求,W之前一號碼指出在〔-18℃(0℉)〕的黏度,第二個號碼指出在〔99℃(210℉)〕的黏度。

------------------------------------------------------------------------------
■下面這本書則說明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V.I.)的求法
書名:內燃機
作者:薛天山
出版社:全華書局
頁數:P439-442

◆賽氏黏度(Saybolt Viscosity)=賽氏秒數(Saybolt seconds)
利用賽氏黏度計(Saybolt Viscosimeter)於一定溫度時(130℉或210℉)將60C.C.之潤滑油使流經賽氏管上之一固定小孔,該60C.C.潤滑油從小孔流盡所需時間(秒)即為賽氏黏度。因此賽氏黏度(或秒數)是純粹經驗數字,並以某一選擇情況為基礎,例如某種60C.C.之潤滑油在溫度210℉時,流經賽氏管上小孔所需之時間為120秒,則該潤滑油之賽氏黏度為120。


◆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V.I.)
黏度指數是在210℉時測量某一種潤滑油與兩種具有相同黏度之參考油比較下,其黏度隨溫度之改變情形,這是一種經驗系統(empirical system),其公式如下:

黏度指數(VI)=〔(A-X)/(A-B)〕×100

A、B=已知黏度指數潤滑油在100℉時之賽氏秒數
X=未知黏度指數潤滑油在100℉時之賽氏秒數
VI=黏度指數,表示一已知潤滑油之黏度隨溫度改變之相對阻力。若指數愈高,則表示潤滑油之黏度隨溫度改變愈小。

注意:
使用此公式時,A、B、X三種油在210℉時之賽氏秒數須相等始可。

〔例題〕設有A(環烷基油)、B(石臘基油)、X(擬求之潤滑油)三者在210℉時之賽氏秒數均為90秒。由ASTM Saybolt Viscosity Temperature Charts 查出,A在100℉時之賽氏秒數為2115秒,B在100℉時之賽氏秒數為986秒,X在100℉時之賽氏秒數為1500秒,求X之「黏度指數」為多少?

Solution:

黏度指數(VI)
=〔(A-X)/(A-B)〕×100
=〔(2115-1500)/(2115-986)〕×100
=〔615/1129〕×100
=0.5447×100
=54.47-----------------------------------------Answer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31 23:18:55

發文

#129929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嗯......... 小弟來試著整理一下:

1. 中油的網頁中所謂的「油膜強度」,
應是著眼於「附著力」;
例如,Castrol TST 10W40 機油,
黏度雖然不算高,卻標榜「磁護」效果。

2. 小可愛大大所引述的英文網頁說明所提及的「油膜厚度」,
應該就與「黏度」有關了。

嗯........ 應該可以這樣說吧:
「附著力」與「黏度」兩個因素,
會在「不同的情況」下,
影響到機油的「潤滑功能」.........

DeLorean(delorean)

2004/11/08 20:36:59

發文

#130648 IP 82.8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obil 1 15W-50半合成
------------------------------
Re:藍天
所有的Mobil 1是以PAO基礎油做的全合成機油

DeLorean(delorean)

2004/11/08 22:16:41

發文

#130657 IP 82.8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obil 1 15W-50半合成
------------------------------
Re:藍天
Mobil 1的油都是以PAO基礎油做成的"全合成機油"

DeLorean(delorean)

2004/11/08 22:17:00

發文

#130658 IP 82.8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obil 1 15W-50半合成
------------------------------
Re:藍天
Mobil 1的油都是以PAO基礎油做成的"全合成機油"

DeLorean(delorean)

2004/11/08 22:31:50

發文

#130659 IP 82.8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天寒地凍用5w30、10w30,車廠不會建議5w-50。大熱天用5w40、5w-50、15w50、10w60,不會有車廠叫你用5w30。

------------------------------

Re:藍天
有幾個大品牌的原廠正在用0W-30、5W-30的機油
不知道你去看過Ford、Audi、VW的手冊沒?
熱門新聞
DTAT針對Canter推出新年式車型,以多項升級滿足國內法規需求,尤其在引擎效能調校與安全規格等再進化。
全新Volvo GO多元移動服務正式上線,提供創新的全方位移動解決方案。至於EX30車系預計明年第一季、農曆新年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