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n

2007/02/08

註冊日期

55

累計好評

270

發文總數

246

統計二

3/19

0645-0745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於新竹系統轉二高,於木柵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乙部:福特。

1910-2010從木柵交流道上北二高南下,於新竹系統交流道轉一高,於頭份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乙部:福特。
統計三:

3/26 0830-0925 自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於新竹轉北二高,於木柵下交流道。
遇龜車二部:裕隆乙部、Opel乙部。

同日1930-2030南下,未遭遇龜車。
關於表速與GPS測速之間的數據差異,個人的使用經驗是:「兩者之間的誤差值隨速率增高而線性放大」,但可能別的網友有不同的使用經驗。

我的車是2004年款mazda6 2.3s,GPS機組是Garmin 2610。原本使用原廠215/45/17輪胎時,當表速顯示60km/h時,GPS測速約為57km/h(誤差約3km/h);當表速顯示100km/h時,GPS測速約為95km/h(誤差約5km/h);當表速顯示110km/h時,GPS測速約為104km/h(誤差約6km/h)。

這顯示,最少,mazda6 2.3的表速誤差,並非「定值誤差」,而是比較接近「定比例誤差」。

後來當我換上215/50/17的輪胎後,不論在何種速域(法定速限下),表速和GPS數據,就幾乎完全相同;而且剛換上新胎時,幾乎可說就是相等。
統計四

4/9

0837-0935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於新竹系統轉二高,於木柵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二部:豐田、現代。

1900-1945從木柵交流道上北二高南下,於新竹系統交流道轉一高,於頭份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三部:三菱二部、福斯乙部。
回覆樓上:

不是因為直覺問題,而是因為,我只能看到車子,無法得知駕駛的事情。而且,在網路上只見過討論以廠牌為依準的龜車討論,卻沒見過以其它屬性為依準的討論。所以我針對網路討論而統計此一現象是否真的出現。

另外也有人提什麼應該要統計的是別的數據(什麼性別、年齡之類的),嗯……如果該發言者有辦法的話,就幫忙統計一下吧。
統計五

4/16

1244-1335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於新竹系統轉二高,於木柵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二部:福特、裕隆各乙部。

1933-2023從木柵交流道上北二高南下,於新竹系統交流道轉一高,於頭份下高速公路。
遇龜車二部:賓士乙部、豐田乙部。
統計六:4/23

1205-1255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自新竹改走二高,並於木柵下匝道。
遇龜車四部:豐田乙部、現代乙部、福特二部。

1936-2021從木柵上二高南下,自新竹改走一高,並於頭份下匝道。
遇龜車三部:現代乙部、裕隆乙部、三菱乙部。
以下內容出自曾志朗著<科學向腦看>:

『視覺空間能力的展現也是如此。小至四歲的小男生在想像物件的3D(三維)轉移時,成績就比同年齡的女生好,而且差距隨年齡增大。同樣的,男生對物件移動速度的判斷,也比女生準確很多。』(p.16)

如果曾教授舉的認知心裡學實徵結論沒有錯誤的話,最少在和開車有關的「視覺空間能力」方面,普遍而言男性會表現得比女性優秀。

然而,開車技術並不只和視覺空間能力有關,也和反應時間(RT)、肌肉操縱靈敏度等因素直接相關;因此如果考慮到那些變數的話,男女運轉技巧是否還有「先天上的不平等」,要看看有沒有其它研究了。
統計七:4/30

0830-0920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自新竹改走二高,並於木柵下匝道。
遇龜車二部:三菱、現代各乙部。

1620-1720從木柵上二高南下,自新竹改走一高,並於新竹下匝道。
未遭遇龜車。
統計八:5/7

0845-0940從頭份交流道上中山高北上,自新竹改走二高,並於木柵下匝道。
遇龜車乙部:本田。

1955-2040從木柵上二高南下,自新竹改走一高,並於頭份下匝道。
未遭遇龜車。
個人認為Ader君說的有理。如果強迫全套安全配備列為標準配備的話,那麼車價極有可能全面上揚,買車就會變成更少數人的權力,許多人--尤其是中下階層份子--就會變相被強迫去選擇摩托車。然而如首篇所述,摩托車卻是更不安全、事故死傷率更高的交通工具;那麼這樣的法令、政策、政策,豈不等於是陷許多人於更危險的載具上?如此,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嗎?
根據Taiwan prius俱樂部(http://priusclub.tw/)的車主報導:

1.目前全世界尚無更換電池的案例。
2.在加拿大有prius計程車開到40萬公里,而hybrid系統仍正常運作。
3.prius市區和高速的油耗相近,都在20km/l以上(而且似乎都含空調運作)。
4.prius單人駕駛和高乘載的油耗表現相去不多。

要多瞭解prius,才能更正確認識prius的好與壞。「想當然爾」、或者用一般動力車款的概念推想prius,個人認為是外部效度是有問題的。
我再提一次:

1.目前,全世界尚無prius更換電池。加拿大有prius計程車開了40萬公里,hybrid系統從沒出包過。
2.既然電池更換率這麼低(低到目前沒人換過),為何一定要把它視為「非換不可」的耗材?引擎、變速箱也會故障,但似乎很少人把換(修)引擎、換變速箱的支出「預先」算在養車(or用車)成本內吧?
3.開prius省不省「錢」和「油」,必須視使用狀況,與比較車款而定。和lexus IS250相比,它不但省錢也省油;(註一)和Toyota Yaris比,它省的油錢要開相當里程才能填補價差;(註二)和速克達機車相比,它不僅不省錢,也不見得省油。所以,在沒有敘明比較車款前,根本無從說它省或不省。

註一:而且IS 250車室空間還比prius小。
註二:但Yaris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可遠不及prius,車室空間亦然。
有一件事情想請教France君:

您貼的撞擊測試圖片上,Mazda6的部分,它好像寫著「2003-08款式」,然後圖片似乎還是舊款mazda6的圖片……
會不會那網頁上所呈現的mazda6,還是業已停產的「第一代」車款?
回覆兩位網友:

目前prius租金一天2500元(限以信用卡付款),一天以24小時計。也就是說,您今日幾點取車,明天幾點前交還他們就可以。
里程部分,每日不得行駛超過400km;若超過,每超過一公里加收2元。另,取車與還車時的燃油存量需大致相等。

和運的prius也沒有幾台,上個月這車在新竹所,目前調到台中復興所(台中市復興路一段289號);建議有興趣的網友先以電話預約。
前往討論:prius一日試駕心得
請教What與「很難笑」二位網友:

請問第三代prius將於2009年推出的消息可信嗎?資料來源為何?相片出自何處?
畢竟如果明年就要大改的話,還是等大改款發表以後再決定換車與否比較合適。

回覆en banc網友:
我也不知道和運為何定400km/day的上限。這條規定適用於它們的所有車款,並不僅限prius。
今天還車時,他們的人員說他們的租用車大概車齡3,4年,或者里程數達10萬公里以後就會轉售給中古車商。

附帶一提:
今天從頭份→中山高南下→台中中港交流道→中港路→忠明路→復興路一段,在高速公路上以略高於速限值的速度行駛,全程開冷氣定溫25度,開音響,平均還是100km/4.8L。
前往討論:prius一日試駕心得
感謝What網友提供消息來源。

裡面提到關於下一代prius的訊息重點有:
1.明年底特律車展揭露。(因為文中提到"Toyota also plans to unveil another hybrid besides the Prius at the Detroit show in January",因此看來似乎會在一月問世;不過,「上市」時間則未提及)
2.外觀維持現行五門輪廓,車高不變,車頭、車尾、軸距、輪距(track)小幅增加。
3.hybrid系統方面:配置雙馬達、1.6L阿金森引擎、連續可變行星齒輪排檔(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gear transmission);Toyota聲稱在動力與油號表現上都會有所進步。
4.將擁有更多舒適性配備。
5.價格預計小幅上漲。

附帶一提,我是從2008-07-03 10:00租到07-04 10:00,算是租一天啦(本來真的想租兩天的,但是看看荷包……)。

另,回覆superbowl網友:

我只有試駕一天,總里程只有300km,所以可能說不準;只能說在我試駕的300km中,不管是在國道還是在台三線還是市區,順順開我都覺得夠用(甚至有餘裕),沒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建議您到http://priusclub.tw/論壇逛逛,裡面有許多現役車主,應該比我更能提供精準的使用感受。
前往討論:prius一日試駕心得
複合動力車國內目前上市的就我所知有Lexus LS600h, RX400h, Toyota Prius, 以及Ford Escape hybrid版。所以即使現在,也不是只有一個廠牌或集團在銷售。

另外,Honda也有hybrid車種,但沒引進。至於為何不像Toyota一般引進這類車款,我不清楚。
Benz, BMW, 也和美國廠合作研發hybrid系統;等到它們的技術成熟穩定,足可量產後,也會推出複合動力車款。
韓國廠也宣稱要在2010(年份可能有誤,但前後相差應不到兩年)推出yhbrid車款。

我們是該等到各大廠都推出這種產品後(也許屆時因為產量變大,成本也變低了),再一起提供優惠;還是先創造誘因,讓車商提早提高引進意願,讓民眾提早提高購買意願?
前往討論:prius油電混合車
如果住家鄰近地區、或者工作地點、或者工作途中有加氣站,改裝LPG或者直接購買雙燃料車對節省燃料支出而言可能是個不錯的選項,不過目前加氣站不多。

中油加氣站一覽表:http://www.cpc.com.tw/big5_BD/tmtd/content/index.asp?pno=71
樓主拍到的並未包含所有的事故車輛。

當時警廣有說,是「兩部大客車和一部小客車」的事故。
確實往南再開沒多遠,就看到了另一輛車體也小幅受損的統聯巴士停在路肩。
該輛統聯的左邊車側上還「黏」著一片藍色的鐵皮,大概就是vios車上撞下來的吧。

大客車儘管打橫路中央,但所幸勉強還容許一輛車可以穿過,否則後方不曉得要塞成什麼德行。
真剛好,我們這邊一討論,就看到報導說,政府當局正在研議給予油電混合動力車減稅優惠。

相關新聞出自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072800381,00.html

如果成真的話,最快明年起,油電複合動力車的車價就可以稍微親民一些了。
1.感謝「小可愛」網友抬舉,也非常謝謝您的補充。有越多正確、客觀的資訊,我們才能對世界有更正確的認知,同時做出比較正確的決策。

2.回覆「小魚兒」網友:
根據U-CAR 2008-07-07的報導:FCX Clarity以高壓氫燃料儲存槽滿載171公升低溫液態氫。在Honda原廠自行測試下,創造620km的最大續航力。至於其他規格數據包括車身尺碼4,835 × 1,845 × 1,470mm,車重1,635kg與160km/h安全極速。

如果您有比較清楚、或者更正確的資料,非常歡迎您提供出來。

3.前面有網友提到,有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等到要用到時才將氫從其它物質中分解出來。我不清楚這裡所謂「要用到時」是否意指「在行車之中」。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這裡有兩個問題:(1)如果車上就具備有可以把氫從其它物質中分解出來的能量的話,直接用那些能量推用汽車行進不是更直接、更沒有能量轉換損耗嗎?(2)如果要採用這種作法,車上除了要有「氫化物」的儲存槽外,還要另外設置「提供分解氫元素的能量來源儲存槽」,這似乎挺不經濟。
果然車廠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說詞。

『……油電複合動力系統將使車輛額外增加75公斤以上的車重……』
不知道這所謂使車輛額外增加75公斤車重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曾經比較過:既然國內油電混合動力車的代表是prius,那我就以它為基準,列出一些國內比較常見、比較有名,同時車長與它相距約莫在20cm以下的房車數據:

prius: 4450 * 1725 *1490 (mm) @ 1325 kg

A3 2.0D sportback: 4286 * 1765 *1423 @ 1410 kg

A3 1.6 sportback: 4286 * 1765 * 1423 @ 1295kg

C200k 1.8S: 4581 * 1770 * 1447 @ 1505kg

120i: 4239 * 1748 * 1421 @ 1395 kg

120d: 4239 * 1748 * 1421 @ 1455 kg

320i: 4520 * 1817 * 1421 @ 1425 kg

320d: 4520 * 1817 * 1421 @ 1520 kg

focus 2.0: 4488 * 1840 * 1484 @ 1372 kg

focus 2.0d: 4488 * 1840 * 1484 @ 1405 kg

civic 2.0: 4540 * 1750 * 1435 @ 1305 kg

mazda3 5d: 4405 * 1755 * 1465 @ 1305kg

fortis 2.0: 4585 * 1760 * 1490 @ 1380 kg

sylphy 2.0: 4610 * 1695 * 1510 @ 1260 kg

tiida 1.8: 4395 * 1695 * 1535 @ 1199 kg

astra 1.9d: 4249 * 1753 * 1460 @ 1425 kg

307 2.0d: 4211 * 1762 * 1520 @ 1425 kg

Megane 2.0: 4209 * 1777 * 1457 @ 1265 kg

Megane 1.9d sedan: 4498 * 1777 * 1460 @ 1315 kg

Altis 1.8: 4540 * 1760 * 1465 @ 1250 kg

Golf 2.0D: 4204 * 1759 * 1485 @ 1316 kg

Jetta 2.0D: 4454 * 1781 * 1459 @ 1410 kg

S40 2.4: 4468 * 1770 * 1452 @ 1480kg

照這樣看來,與多款車體大小相近、動力輸出也相去不遠的車款相較之下,prius並不算重。甚至或許可以說是稍微偏輕一點的。

之所以如此,個人推測可能出自以下原因:
1.要拖動類似prius這種中等尺碼的車身,傳統動力車款需配置較大排氣量的引擎,但prius僅需小排氣量引擎。
2.prius的E-CVT比傳統變速箱輕盈許多。
Honda新一代的主力混合動力車款是Insight。

如果要引進,應該也是要引進這款吧。
既然要拿這兩台來比,我就幫大家把兩部車的差異部分亮出來吧:

mondeo 2.3經典款列在前方,corolla 1.8G列在後方:

1.長寬高:4844*1886*1500 / 4540*1760*1465
2.軸距:2850 / 2600
3.車重:1580 / 1260
4.行李箱容積:550 / 475
5.輪胎規格:235-45-17 / 205-55-16
6.平均油號:11.2km/l / 14.5km/l
7.變速箱:六前速自排 / 四前速自排
8.定速裝置:無 / 有
9.停車測距:後方 / 前後
10. keyless系統:無 / 有
11.CD播放:有(不確定單片或多片) / 多片吸入式
12.喇叭數量:8 / 6
13.皮椅:無 / 有
14.駕駛座電動調整:無 / 六向
15.前座遮陽板:有 / 附化妝鏡及照明燈
16.駕駛座腰靠:有 / 電動調整
17.空氣粉塵過濾器:無 / 有
18.循跡控制系統:無 / 有
19.副手席氣囊:無 / 有
20.感應式自動頭燈:無 / 有
21.前霧燈:無 / 有
22.煞車力道輔助裝置:無 / 有
23.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無 / 有
24.HID:無 / 有
25.ISOFIX兒童安全椅安裝機制:無 / 有
26.天窗:無 / 有
27.定價:81.9萬 / 75.8萬
樓主提出比較的車款是「mondeo 2.3經典款」。

這個入門款,只有駕駛座有氣囊,助手席可是沒有的。
1.除非去做足夠樣本的調查研究,否則無法確知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樓主所謂「西瓜效應」、「人云亦云心態」而選擇相對高市佔率的車款或品牌。或許真的不少,但也可能沒有哪麼多。總之在無調查研究支持下,說出來的都只是「猜測」。

2.『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3.即使這種效應存在,也絕非難以撼動的效應。否則,國產Ford何以從昔日之赫赫演變至今之涼涼?當年Cefiro如何創造多年的銷售常紅並且創造出國產車的繁複配備導向?

4.我相信買車是一種「綜合性」思考或評估後的結果或行為。在這綜合性評估當中,品牌或口碑當然可能是其中一項考量因素,但不見得是唯一、甚至高優先性的因素。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測而已。
前往討論:慣性思考之買車篇
我個人目前不傾向使用ETC。但這是個人喜好問題,我沒有真正用過ETC,周圍朋友也很少使用ETC的,因此我不清楚使用ETC的人他們的使用滿意度如何、是否推薦未安裝者嘗試。

以我來講,我不傾向裝的理由在於:

1.個人視覺主觀感受,不喜歡任何破壞整體感的部件。
2.想像中,置於近前檔處的E通機,多少會阻礙視線,造成死角。
3.要多花一筆錢裝E通機。
4.固定要多花錢更換電池(猜測)。
5.上路似乎還得先檢查儲值餘額。
6.回數票大量購買有折扣。
7.如果電池電力不慎耗盡扣款失敗,可能還多了一道後續處理的麻煩。

或許有人用得很滿意也說不定。我們這批沒用過的,其實應該聽聽使用者的聲音,如此才可以客觀瞭解。如果ETC真的很好,卻因為先入為主的偏見也不肯接受的話,那也挺可惜的不是嗎?

題外話,樓主後面幾道問題與ETC無涉,也與標題無關,容易造成討論混亂,個人認為應該避免。
前往討論:不裝ETC的理由---
回應 lanford (藍佛) 所寫

ETC 優點:
1. 減少駕駛座車窗的開關次數,延長相關機構壽命。
2. 減少車輛完全停止與靜止再加速的次數, 延長煞車耗材壽命以及減少油耗, 降低排放量。
3. 避免拿回數票手忙腳亂的窘境。
4. 使用儲值機制, 平常不用理會。金額不足時會自動以聲音訊號提醒。
5. 減少紙張印刷,以及丟棄, 比較環保。
5. 使用人數少, 造成 ETC 車道通暢, 成為專屬高速 VIP 車道。

ETC 缺點:
1. 被破竊取可能性。
2. 電池從 ETC 開通到現在還沒有換過, 電池效能顯示還是 HI, 很奇怪。


我個人有幾點好奇:
1.未使用ETC者,駕駛座車窗故障頻率究竟比ETC使用者高多少?
2.同樣地,減少煞車消耗與油耗,實際的效益很明顯嗎?
3.我個人是不覺得取回數票會手忙腳亂啦。不過這似乎需要普查統計一下才知道。
4.E通機雖然少了紙張,但卻多了電池消耗。哪個對環境造成較大負擔,似乎不大清楚。
5.雖然ETC目前使用人數少、車流相對較順暢,但除非塞車,否則實際上過一道收費站往往快不了多少,吸引力不大。
前往討論:不裝ETC的理由---
我來把這兩台的重要規格與配備列出來吧。前方的資料為accord,後方為mazda6:

1 車長 4945 4735 單位:公釐
2 車寬 1845 1795
3 車高 1475 1440
4 車重 1535 1483
5 軸距 2800 2725
6 行李箱容積 500 litre 519 litre
7 輪胎尺寸 225/50/17 215/50/17
8 引擎排氣量 2354 2488 單位:毫升
9 引擎形式 直四 直四
10 壓縮比 10.5 9.7
11 最大扭力 22.7kgm/4300rpm 23kgm/4000rpm
12 最大馬力 180hp/6500rpm 170hp/6000rpm
13 變速箱 五前速手四排 五前速手自排
14 前懸吊 雙A臂 雙A臂
15 後懸吊 多連桿 多連桿
16 定速 v v
17 停車測距(雷達) 前後 v
18 keyless系統 x v
19 藍牙免持 v x
20 方向盤換檔控制 v x
21 GPS 選配 x
22 後座分離可倒 x v
23 DVD 選配 x
24 駕駛座腰靠 電動調整 v
25 中央後座出風口 v x
26 ABS v v
27 剎車力道分配系統 v v
28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x v
29 動態穩定系統 v v
30 SRS 6 6
31 感應式自動頭燈 v x
32 IsoFix兒童安全椅安裝系統 x v
33 方向盤位置調整 v 四向
34 車外後視鏡除霧 x v

備註:「v」表示標準配備;「x」表示無此配備。資訊來源:U-Car。
這車整體來說不錯,尤其峰值扭力出現在3200rpm,相當符合一般用車要求,不過個人覺得有兩項遺憾:

1.標榜安全性,但卻沒有剎車力道輔助系統、循跡控制系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可資選配。
2.配備被許多人唾棄的四前速手自排變速箱。
開版樓主:

既然你是老師,理應讀過學界普獲認可的「郭爾堡道德發展階段論」。
根據此一學理,再判斷學生發生某一行為時所處的道德發展層級階段,
你應該足可判斷「在什麼場合、對怎樣的行為、對怎樣的人格」,是否應(or,適合)以體罰作為處理手段。
自從政府宣布實施油電混合動力車貨物稅減半後,國內的prius定價就從原本的119萬調降為109萬了。

至於三代prius的定價……
目前官方沒有釋出消息,網路上關於價格的討論都只是空口說白話而已。

不過據在下猜測,如果國外新款prius定價調降,但國內引進的車款配備比前代明顯豐富的話,那麼新款prius定價在國內再調降的可能性似乎是比較低的。

題外話,友站還有人滿口說三代prius一定要配備太陽能天窗才「有prius的靈魂」。殊不知加這個玩意可得提高車價十來萬元……
1.prius用的變速箱機構是「E-CVT」,不是一般的CVT。但在prius都已經在台上市三年有餘的現在,網友還是對此完全沒概念的話,建議還是先去多瞭解一下再來「討論」,或者說「奚落」;沒的顯得自己無知。

2.就算要夾槍帶劍地諷刺toyota其它車款號稱大改、實則沿用舊款變速箱,用prius當例子也很匪夷所思。在同一車系分區不同款式的設定下,才會出現某某車款美規、日規、歐規在動力元件與傳動元件上重大差異的情形。然而prius並非這種設定,就以往而言,全球prius的油電雙動力系統和傳動機構都一樣;因此如果真要照樓上網友說的,「針對台灣情形讓prius配置4AT」,才真是天方夜譚。
1.prius上面的裝的不是一般CVT變速箱,而是特別設計的E-CVT。至於E-CVT到底是什麼,如果在prius都已經在台灣上市三年以上的現在,都還對其完全沒概念的話,建議還是爬爬文,利用一下搜尋功能吸收一下「早已不新的知識」再討論不遲。

2.去年全球油價高漲時,關於新一代自動車節能技術的報導時常可見。當時就有許多人提出,雖然氫燃料電池、或者氫燃料引擎車款(此二者乃不同技術)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會燃燒石化燃料、行車過程號稱零排污(僅排放水);但是氫並不獨立存在於自然界,因此要取得氫氣,必須從其它物質中分解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消耗能源。另外,將氫這種極易燃的元素貯存在車上,其安全問題也令不少人存疑。

3直到目前為止,和泰並未公佈新款prius的售價。即使在國內可能最關注prius的prius club論壇,車友們對三代prius的可能售價也都僅止於「捕風捉影」的瞎猜階段;所以現階段關於定價的討論,說難聽點全都是空口說白話。
我說真的,樓主(以及一些參與討論者)對於hybrid的疑問,早就在本站以及mobile01討論過非常多次了。真的建議利用搜尋功能爬一下以前的討論串。
回應 kkt (kk黨) 所寫
回應 eta7751 (josh) 所寫
真的可以認真思考,像之前生質燃油不是也被發現生產過程反而耗能不環保。


從生產一台普通車到它使用到壽終正寢,所產生的汙染總和,遠低於,
生產一台油電車 和電池 和它平時使用的電力補充來源、所產生的汙染總和 。



我不知道您的資料來源為何,但在下讀過的資料和您所說的恰好相反。
按照Toyota的官方數據顯示:
兩代的軸距相同。
三代的後座不論是膝部空間、頭部空間,都比二代略有進步。

三代我還沒有機會坐過,不予置評;
以二代來說,我的試乘感受是:後座膝部空間不下mazda6 2.3s,但椅面較短,支撐性較差;另,頭部空間也因為車頂造型受到限制,我身高171坐直頭就幾乎要碰頂子。

這些缺點希望三代能有所改進。
等到六月的prius試乘會,大概就能有第一手經驗了。
先謝謝coconut君給予好評。

補充一點:「其它配備」還有:抬頭顯示裝置,方向盤音響、空調、儀表板顯至切換快捷鍵。
前往討論:三代prius試駕心得
回應mocar123君:

1.如果你說的是30萬日幣的話,那或許差不多吧。
2.三代prius從靜止加速到100km/h耗時10.4秒;從50km/h加速到80km/h耗時4.1(或者4.2?有點忘了)秒。您認為比不上國產2.0房車嗎?還有,實際上複合動力系統的扭力數據,是比3.0汽油引擎還高的。
3.請上www.priusclub.com網站上面看看車主的實際維修、保養經驗。當然如果您不願意在原廠保養維修的話,那麼這一點似乎值得納入考量。
4.加拿大有以prius當計程車的業者,開了40萬公里,其複合動力系統仍正常工作。而它省的油價早已夠他「再多買一部prius」了。如果開得少,那麼當然划不來。
5.您能預知未來五年的油價嗎?您知不知道能源稅可能開徵的事情呢?如果未來國際油價再度高漲呢?還有,所謂「額外多支出的車價」,到底是和哪一款車相較呢?
6.由於您提出的都是早就被談到爛掉的話題,開樓者建議別在老問題上打轉;您可以利用搜尋功能在本站和mobile 01上找到許多回覆您以上問題的文章。
前往討論:三代prius試駕心得